鬐字概述
〔鬐〕字拼音是qí,部首是髟,总笔画是20画。
〔鬐〕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髟、耆”。
〔鬐〕字仓颉码是SHJPA,五笔是DEFJ,四角号码是72601,郑码是CHRK,中文电码是7580。
〔鬐〕字的UNICODE是U+9B1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696,UTF-32:00009b10,UTF-8:E9 AC 90。
〔鬐〕字异体字是䰇、鰭、?、?。
鬐的意思
鬐
qíㄑㄧˊ基本解释
①鬃毛:“毛周其体,长如马~。”
②古通“鳍”。
鬐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82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55頁,第5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52頁,第16字
音《唐韻》:渠脂切;《集韻》、《韻會》:渠伊切,音耆。
《說文》:馬鬣也。
《廣韻》:馬項上鬐也。揚子《方言》:鬐,尾稍盡也。〔註〕鬐,毛物漸落去之名。
例又,《儀禮・士虞禮》:魚進鬐也㊟。〔註〕鬐,脊也。
《莊子・外物篇》:揚而奮鬐。
卷目:考證・亥集上 部首:髟部
愛日堂藏本: 第871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81頁,第4字
《儀禮・士虞禮》魚進鬐也。
謹照原文士虞禮下增記字,省也字。
注解
〔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髟部。
〔鬐〕字拼音是q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髟、耆。
〔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í] ⑴ 鬃毛:“毛周其体,长如马~。”⑵ 古通“鳍”。
鬐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渠脂切頁碼第299頁,第1字續丁孫
鬐
馬鬣也。从髟耆聲。
鬐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86頁,第10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45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6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81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58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288頁,第1字 |
7 | 說文探原 | 第4455頁,第1字 |
8 | 說文集注 | 第1905頁,第3字 |
9 | 說文標整 | 第232頁,第28字 |
10 | 標注說文 | 第371頁,第4字 |
11 | 說文注箋 | 第3079頁,第1字 |
12 | 說文詁林 | 第8989頁【後編】第14639頁 |
13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86頁,第2字 |
14 | 古字釋要 | 第859頁,第6字 |
15 | 新附通誼 | 第39頁,第2字 |
鬐字的翻译
- horse's mane; fins
- Rückenfinnen (S)
- nageoire dorsale, crinière de cheval
鬐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