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滨、东湖之畔,有一所充满着青春活力与学术气息的学府——武汉华夏学院,自2004年创办以来,它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学质量,在湖北乃至全国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就让我们走进这所学院,一起探寻它的成长轨迹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
历史沿革
武汉华夏学院前身为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由原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吴天祥教授创办,2011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华夏学院,作为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始终秉承“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宗旨。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近6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35%以上;在校生总数超过12000名,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信息工程学部、外语外贸学部、国际交流学院等9个教学单位,学院占地总面积约为800亩,总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宜人,被誉为“武汉市园林式单位”。
学科建设
武汉华夏学院以工科为主,理、文、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学院现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7个本科专业和方向。
近年来,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大力实施开放办学战略,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师生互访、学分互认等合作项目。
科研实力
武汉华夏学院在重视教学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学院构建了“以应用研究为主导、基础研究为支撑”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设有多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产学研合作平台。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课题及横向课题,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智能控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院还积极参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活动,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库和人才库。
校园文化
“厚德载物,励志成才”是武汉华夏学院的育人理念,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大力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
每年举办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文化节等活动都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学院还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设立创新创业中心,组织创业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
未来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武汉华夏学院将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1、优化专业结构: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湖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专业。
2、强化师资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为其成长搭建良好平台。
3、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共建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形式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4、推动国际化进程:扩大对外交流规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师生赴海外进修深造,拓展国际视野。
面向新时代新要求,武汉华夏学院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便是我对武汉华夏学院的介绍与展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将会在高等教育领域绽放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