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殡葬领域这一看似“冷门”的行业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多地纪检监察机关相继披露了一系列殡葬领域的腐败案件,揭示了该领域存在的种种乱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腐败案件频发,多地重拳出击
自2024年以来,全国各地在殡葬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反腐工作,多名殡仪馆馆长、副馆长及殡葬管理所负责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至少12名殡仪馆馆长、副馆长或原馆长被查,至少6名县殡葬管理所所长、副所长或原所长被查,这些案件不仅涉及公职人员,还波及到一些殡葬企业的负责人,显示出殡葬领域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殡仪馆工作人员张多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于8月2日被潘集区纪委监委立案调查,这并非个例,此前,芜湖市无为市殡葬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蒋俊盛及党支部副书记、副所长任永生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审查,这些案件暴露出殡葬领域在管理和监督上的漏洞,以及部分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丑恶行径。
在吉林省,辉南县殡仪馆原党支部书记、馆长陆万军因诱导群众消费、只收费不服务等问题被公开通报,据通报,陆万军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不告知丧属情况下,安排工作人员提前将多品类丧葬用品打包销售并一并结算;在未提供委托处理骨灰服务的情况下,向丧属收取费用,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陆万军被开除党籍、公职,并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广东省佛山市殡仪馆原馆长朱建军、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殡仪馆副馆长李军、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殡葬服务中心副主任查志兴等多名殡葬领域管理人员也相继落马,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揭示了殡葬领域腐败问题的普遍性,也反映出纪检监察机关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上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
腐败根源探析:政企不分、管办不分
殡葬领域腐败问题频发,其根源在于政企不分、管办不分的体制性弊端多年难以改变,一些地区殡仪馆属于民政部门下属的二级事业单位,甚至与管理执法部门的民政局殡葬管理处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定位,使得殡仪馆在运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极易成为民政部门的小金库和少数领导的提款机。
殡葬行业的特殊性也为其腐败提供了温床,中国人重视生死,殡葬服务作为人生最后一站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和价格直接关系到逝者家属的切身利益,由于行业审批等因素的影响,多地殡葬服务仍以事业单位垄断为主,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价格不透明、服务不规范等问题频发,一些不法殡仪馆工作人员便利用这一漏洞,通过虚报价格、捆绑销售、强制消费等手段谋取私利。
整治行动持续深入:多措并举净化行业风气
面对殡葬领域的腐败乱象,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纷纷采取行动,通过专项整治、监督检查、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努力净化行业风气。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殡葬领域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涉嫌违纪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相关部门也积极推动殡葬行业的改革和发展,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推动殡葬服务价格透明化、服务规范化;加强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群众利益。
一些地方还积极探索绿色惠民殡葬政策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积极倡导文明治丧、丧事简办,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还有助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共筑清风正气,守护逝者尊严
殡葬领域腐败问题的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督执纪、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宣传教育等多措并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殡葬领域的腐败问题,守护好逝者的尊严和群众的利益。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筑清风正气,让殡葬行业成为人民群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