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药为什么越来越难买?

远有 经验 2024-09-08 31 0

近年来,许多患者和家属发现,曾经在医院里常见的进口药变得越来越难买,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进口药为什么越来越难买呢?这背后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政策调整、市场变化、企业策略以及患者需求等多个方面。

政策调整:集采政策的影响

自2018年起,国家开始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以价换量”,通过竞争性竞价大幅降低药品价格,从而减轻患者和医保的负担,在集采中,公立医院会拿出全年采购量的七成左右作为承诺采购量,企业则进行竞争性竞价,愿意降价的企业将获得更高的销售量,而不愿意降价的企业则可能失去市场。

对于进口药而言,由于其价格普遍较高,在集采中往往难以获得竞争优势,据国家医保局数据,自2018年以来,集采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个批次,共涉及数百个药品品种,在这些批次中,仿制药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而进口原研药则相对较少,这种市场格局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进口药在公立医院中的可获得性降低。

市场变化:专利悬崖与转型创新

除了政策因素外,市场自然变化也是导致进口药难买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进口药品专利期的到期,许多外资大药企面临着专利悬崖的挑战,专利悬崖意味着这些药品将失去专利保护,面临仿制药的竞争,为了保持业绩增长,这些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剥离以普药为主的成熟药品资产,向创新药领域聚焦。

进口药为什么越来越难买?

这种转型创新的趋势不仅在中国出现,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如此,外资大药企纷纷将研发重心转向肿瘤、罕见病、免疫等创新药领域,以寻求新的增长点,这种转型也导致了部分进口原研药在市场上逐渐消失或减少供应。

企业策略:价格与市场的权衡

在集采政策下,进口药企面临着价格与市场的权衡,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销量,企业需要降价参与竞标;过低的价格又可能损害企业的利润和品牌形象,许多进口药企在参与集采时采取了谨慎的态度,甚至选择放弃竞标。

一些进口药企还通过调整市场策略来应对集采政策的影响,加强与高端、私立医疗机构的合作,通过自费渠道满足患者的需求;或者将部分产品转移到零售、电商等渠道进行销售,这些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口药难买的问题,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患者需求:对进口药的信任与依赖

在公众对进口药“消失”的焦虑背后,也显示出了对国产仿制药疗效的不信任,尽管国内已经实施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政策,以证明仿制药与原研药之间的药学等效性和生物等效性,但许多患者仍然更倾向于选择进口药,这种信任与依赖主要源于进口药在品牌、质量和疗效方面的优势。

进口药为什么越来越难买?

随着集采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国产仿制药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接受并信任国产仿制药,一些进口药企也在通过加强市场推广和患者教育等方式来提升其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这些努力将有助于缓解进口药难买的问题。

解决之道:多方共治与平衡

面对进口药难买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医院和患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来寻求解决之道,政府应继续完善集采政策,确保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同时加强监管力度,防止药品价格虚高和不当竞争行为的发生,企业应积极调整市场策略和产品布局,加强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同时加强与政府、医院和患者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医院应优化药品采购和使用流程,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同时加强医生培训和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国产仿制药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患者应理性看待进口药和国产仿制药的差异,根据自身病情和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药品;同时积极参与医保谈判和药品价格监督等工作,为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进口药难买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寻求解决之道,只有通过政策调整、市场变化、企业策略以及患者需求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才能逐步缓解这一问题并推动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远有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