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发威,哪些疾病容易找上门

怡双 百科 2024-09-03 33 0

随着立秋的到来,人们往往以为暑热已去,秋老虎”的余威却不容小觑,这段时间,天气依然闷热潮湿,昼夜温差大,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本文将详细探讨在“秋老虎”发威时,哪些疾病容易找上门,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

“秋老虎”期间,闷热高温的天气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严重,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从而增加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进一步加剧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这段时间内,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需要警惕,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中暑及热射病

中暑在“秋老虎”天气中并非罕见,尤其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热射病,其死亡率高达60%,热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出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等症状,预防热射病的关键在于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穿着透气、宽松的衣服,并关注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就医。

呼吸系统疾病

虽然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但“秋老虎”期间的闷热天气同样不容忽视,季节交替,高温多雨,人体免疫力下降,加之吹风扇、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大,身体适应性差,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应特别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吹空调,适当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风燥感冒

由夏入秋,天气逐渐变得干燥,是风燥感冒的高发期,风燥感冒的症状除了普通感冒的头疼、咽喉肿、鼻塞外,还伴有明显的咽喉干、嗓子紧、干咳无痰等特点,预防风燥感冒,除了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外,还应多喝水,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避免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秋老虎发威,哪些疾病容易找上门

面瘫

“秋老虎”期间,早晚天气变凉,风寒之邪容易侵犯面部,导致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面瘫患者常表现为面部肌肉僵硬、嘴角歪斜、眼睛无法完全闭合等症状,预防面瘫的关键在于避免过度吹风,尤其是早晚温差大的时候,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直吹空调或风扇。

秋痱子

进入“秋老虎”后,虽然早晚天气不那么热了,但不少人身上仍会起小疙瘩,这就是“秋痱子”,秋痱子与夏天的热痱子相似,但更难治愈,预防秋痱子,除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外,还应避免穿着过紧、不透气的衣物,适当使用痱子粉等外用药物。

肠道疾病

“秋老虎”期间,人体消化功能变弱,抵抗力下降,加之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繁殖,因此腹泻、肠炎等肠道疾病成为这一时期的常见病,预防肠道疾病,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保持餐具清洁,适当补充益生菌,增强肠道免疫力。

红眼病

红眼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秋老虎”时节最容易犯的眼部疾病,红眼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预防红眼病,应避免与红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一旦出现眼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口腔溃疡

立秋过后,“秋老虎”时期口腔溃疡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这是由于人体从闷热环境突然转入凉爽环境,体内阴阳平衡被打乱,内热无法及时排出所致,预防口腔溃疡,应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扁桃腺炎

季节交替时,人体免疫力变差,扁桃腺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而引发炎症,扁桃腺炎常伴有高烧、头痛、咽喉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吞咽,预防扁桃腺炎,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漱口;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预防措施总结

面对“秋老虎”的余威,我们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保障身体健康:

1、合理饮食: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当食用润肺生津的食物;避免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适当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散步、做操等;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保持室内通风:定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怡双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