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常常驱使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但这种探索有时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外科就接诊了一位13岁男孩,他因血尿症状持续一个多星期而前来就诊,经过医生的细致检查和紧急手术,最终从男孩的尿道中取出了20多颗磁力珠,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儿童安全的警钟。
血尿之谜初现端倪
小杰(化名),一个活泼好动的13岁男孩,最近一周来一直被血尿问题困扰,起初,家人以为只是暂时的身体不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血尿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发严重,焦急的家长最终决定带小杰前往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在儿外科门诊,主治医师邱宇接待了小杰和他的家人,面对医生的询问,小杰起初显得有些支支吾吾,不愿透露太多细节,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邱医生敏锐地察觉到小杰可能隐瞒了某些重要信息,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邱医生决定为小杰进行泌尿系统B超检查。
B超下的惊人发现
B超检查结果让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大吃一惊,在小杰的尿道后部,医生发现了一串紧密相连的珠子,数量之多令人咋舌,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发现,邱医生再次耐心询问小杰,终于,在医生的鼓励下,小杰道出了实情:原来,一个多星期前,出于好奇和一时冲动,他将家中的20多颗磁力珠玩具塞进了尿道。
紧急手术,化险为夷
磁力珠在尿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已经对尿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部分磁力珠表面出现了锈蚀,与尿道壁紧密粘连,情况紧急,邱医生立即安排小杰住院,并准备进行急诊手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发现磁力珠的分布位置复杂,且由于磁力作用相互吸附,给取出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为了减少对尿道的进一步损伤,医生们决定先将磁力珠回纳到膀胱内,再通过膀胱镜逐一取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操作,医生们终于成功地将所有磁力珠取出,并仔细检查了尿道和膀胱的损伤情况,确保没有遗漏。
术后反思与警示
术后,小杰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逐渐康复,并最终顺利出院,这一事件却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磁力珠作为一款备受欢迎的“网红”玩具,虽然被很多家长认为有益于开发智力、拓展思维,但其潜在的危险性却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好奇心旺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青少年来说,磁力珠更可能成为伤害他们的“隐形杀手”。
磁力珠的强磁性使得它们一旦进入人体内部,就会相互吸引并紧密粘连在一起,形成难以排出的异物团块,这些异物团块不仅会对消化道、呼吸道等造成机械性损伤,还可能引发感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青少年在发育过程中容易对第二性征带来的身体变化产生好奇心,因此膀胱异物、尿道异物等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这些异物一旦进入体内,往往难以自行排出,且容易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严重时,异物还可能穿破膀胱、损伤肠道等邻近器官,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家庭与学校的共同责任
面对青少年可能面临的种种安全隐患,家庭和学校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和教育,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并远离潜在的危险物品,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学校方面也应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等方式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性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引导
除了物质安全外,青少年的性教育和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性产生好奇和探索欲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和引导,很多青少年可能会因为好奇而做出损害身体健康的行为。
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变化和心理需求,还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干预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提供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3岁男孩血尿医生取出20多颗磁力珠的事件虽然令人震惊和痛心,但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携手合作,为孩子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