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内,隐藏着一个看似平凡却充满科技力量的地方——广州威佰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里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厂”,这家工厂不仅不生产令人厌恶的灭蚊药物或器械,反而通过一种创新的“以蚊治蚊”技术,每年释放出数以亿计的绝育雄蚊,默默守护着人类的健康。
工厂概况与技术创新
广州威佰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拥有四个专门用于生产蚊子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每周最高可生产500万只蚊子,四个实验室一周最高可生产2000万只蚊子,这一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这家“蚊子工厂”的核心技术,是由中国蚊媒及蚊媒病防控专家奚志勇教授于2005年首创的“沃尔巴克氏体菌型灭蚊技术”。
沃尔巴克氏体菌(Wolbachia)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昆虫体内的共生菌,奚志勇教授团队通过显微胚胎注射法,成功地将这种细菌注入蚊子体内,这些被改造的蚊子在交配后,会导致雌蚊子绝育,无法正常产卵或产的卵无法顺利孵化成成虫,这种技术不仅高效且安全,因为沃尔巴克氏体菌只影响蚊虫,对人类健康无害。
生产流程与精细管理
走进这座“蚊子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多层铁架,上面布满了饲养蚊子的笼子,这些笼子里的蚊子,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绝育蚊子”,从蚊子的卵被产出后的60-90分钟内,实验人员便会在显微镜下,用细长的注射针管将沃尔巴克氏体菌注入虫卵的生殖系统中,完成注射的胚胎随后被放入饲养笼中,按照雌雄3:1的比例进行饲养,以确保足够的交配机会。
在蚊子的繁殖季节,实验人员会在饲养笼上方放置沾满羊血的薄铁板,模拟活体生物的血味和热量,吸引雌蚊子前来吸血,三天后,雌蚊子开始产卵,这些卵随后被收集并放置在幼虫饲养盘中,等待孵化,为了最大化生产效率,奚志勇教授团队还创新开发了一种新型幼虫饲养器,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成功将虫卵饲养数量提高到每笼18000个。
绝育雄蚊的释放与成效
经过精细的饲养和筛选,只有雄蚊子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因为雌蚊子在交配后便会死亡,而雄蚊子则能继续飞行并寻找其他雌蚊子交配,从而传播绝育效果,为了确保释放效果,奚志勇教授团队还研发了雌雄蛹分离器和X射线仪,以进一步减少雌蚊子的残留。
自2015年起,奚志勇教授团队在广州市南沙区沙仔岛展开了首次绝育雄蚊的释放试验,通过持续两年的释放,沙仔岛上的野生蚊子数量减少了约90%,居民们普遍反映蚊虫叮咬率大幅下降,夜晚不再需要挂蚊帐,这一成功试验不仅赢得了当地居民的支持,也为后续更大范围的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球推广与生态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试验的成功,奚志勇教授团队开始将沃尔巴克氏体菌型灭蚊技术推广到更多地区,他们不仅在广州市内多个区域展开释放试验,还在墨西哥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蚊子工厂”,用于控制拉美地区流行的寨卡热等传染病。
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奚志勇教授表示,他们只选取了白纹伊蚊作为干扰对象,不会对其他蚊种产生影响,这些绝育雄蚊只能取代一块区域的蚊子种群,并不会影响到试点以外的野生环境中的白纹伊蚊数量,这种技术既有效又安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广州威佰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蚊子工厂”,以其独特的“以蚊治蚊”技术,为全球蚊媒病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这家工厂不仅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生物科技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蚊子工厂”将在更多地区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