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电费迷雾:男子揭露物业多收39万背后的真相
在贵阳市虎门巷华谊苑小区的一隅,一家婚纱摄影店静静地诉说着一段长达十年的电费纠葛,该店店主罗先生勇敢地站出来,揭露了自己近十年来被物业以“供电代理服务费”为名多收39万元电费的惊人事实,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起事件不仅是一起简单的经济纠纷,更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物业管理规范以及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的一次深刻拷问。
电费迷雾初现端倪
故事始于2013年,罗先生在华谊苑小区租下了1000多平方米的空间,开设了自己的婚纱摄影店,自那时起,店铺的电费便一直由物业公司——贵州深宏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代为收取,多年来,罗先生对电费账单并未产生过多疑虑,直到最近的一次偶然发现,才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一次整理财务资料时,罗先生仔细查看了近年来的电费账单,发现电费单上除了正常的电费(每度0.57元)外,还额外标注了一项名为“供电代理服务费”的费用,每度高达0.39元,这意味着,他每使用一度电,实际上都要支付近一元的费用,而这部分“代理服务费”却从未得到过合理的解释或同意。
维权之路坎坷前行
意识到自己被多收费后,罗先生立即找到了物业公司进行交涉,物业公司的回应却让他大失所望,物业公司仅承认自2018年供电部门电费降价后多收的部分,并愿意退还约8万元,对于之前多收的费用则避而不谈,面对如此不公,罗先生多次与物业公司沟通协商,但均未能达成一致。
自2023年起,因对物业公司的处理结果极度不满,罗先生决定停止支付物业费和电费,以此表达自己的抗议,这一举动并未促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让他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境地,2024年8月底,罗先生收到了物业公司的缴费函,要求他在9月12日前清偿包括物业费、违约金及电费在内的总费用95054.92元,否则将从9月13日起中断供电服务。
法律武器捍卫权益
面对物业公司的强硬态度和即将面临的停电威胁,罗先生没有选择退缩,他深知,只有通过法律途径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向贵阳市云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物管科求助,并详细陈述了自己的遭遇。
住建部门在接到投诉后迅速介入调查,并很快确认了物业公司的违法行为,根据《电力法》第44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电费中加收其他费用。”《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条第三款也明确规定:“物业服务人员不得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燃气等方式催缴物业费。”基于这些法律法规,住建部门对物业公司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勒令其立即恢复对婚纱店的供电服务。
9月18日,在住建部门的监督下,罗先生的婚纱摄影店终于恢复了供电,关于物业多收的代理服务费问题,罗先生决定继续采取法律手段解决,他表示,将聘请专业律师,通过诉讼途径追回被多收的费用,并追究物业公司的法律责任。
事件背后的深思
这起事件虽然以罗先生成功恢复供电而暂时告一段落,但它所引发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它暴露了物业管理行业在收费透明度、服务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物业公司作为业主的服务者和管理者,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确保收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物业公司却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业主的疏忽大意,巧立名目、乱收费用,严重侵害了业主的合法权益。
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作为消费者和业主,我们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在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缴纳费用时,要仔细核对账单明细,确保没有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与物业公司沟通协商,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或寻求法律帮助。
这起事件还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监管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物业公司的日常监管和定期检查;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自律管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媒体和公众也应当积极参与监督,共同营造一个公平、透明、规范的物业管理环境。
十年电费迷雾的揭开,不仅让罗先生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权益,更让我们看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罗先生这样的勇敢者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也期待看到物业管理行业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更加规范、透明地发展;我们更期待看到一个公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