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新宠:《只此青绿》引领青绿风潮
随着国庆佳节的临近,电影市场也迎来了备受瞩目的新片定档消息,由舞坛“双子星”周莉亚和韩真共同执导,张翰、孟庆旸、谢素豪等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的电影《只此青绿》正式官宣,将于今年国庆档全国上映,这部脱胎于同名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的电影作品,不仅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以光影艺术的魅力,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千年的视觉盛宴。
舞蹈诗剧的辉煌前奏
自2021年首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展卷以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广泛赞誉,在随后的1000多天里,该剧走过了70余座城市,演出超过550场,几乎场场“一票难求”,其不仅荣获了第十七届文华大奖、2022年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等多项殊荣,还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十大精品演出项目”榜首,并以其选段登陆春晚,覆盖超过80亿人次,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青绿潮”。
《只此青绿》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湛的舞台表演和深刻的主题表达,更在于它巧妙地将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壮丽景象与舞蹈艺术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电影《只此青绿》的定档,无疑是对这一成功模式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
电影版:光影艺术的全新探索
电影《只此青绿》在保留舞蹈诗剧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光影艺术的全面升级,影片以更自由的视角、更绚丽的光影、更丰富的想象力,为观众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宋代山水画卷,通过对《千里江山图》的深入解读和再创作,电影不仅还原了画作中的壮丽景色,还通过光影的巧妙运用,让这幅传世名画在大银幕上“活”了起来。
在电影中,观众将跟随现代文物研究员的视角,跨越近千年的时空,走进北宋少年画家希孟的内心世界,他们将目睹希孟呕心沥血、忘我创作的全过程,感受他与无数劳动者携手并肩、历尽千辛万苦创作出传世画卷的热血激情,影片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深入探究了画作形成所需的篆、绢、颜料、笔、墨等材料和工具的制作工艺,生动展现了《千里江山图》千年不褪的色彩和无数劳动者的匠心创造。
视听盛宴的极致体验
电影《只此青绿》在光影艺术的运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影片采用了最先进的声光尖端技术,为观众打造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无论是细腻入微的画面构图,还是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宋代世界,与希孟一同感受创作的艰辛与喜悦。
在定档预告片中,扑面而至的国风气韵沁人心脾,一镜一帧中都透着“只此青绿,这很中国”的东方气韵,当画卷从画室中深夜伏案的少年画师希孟逐渐展开,观众仿佛真的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回到了那个充满诗意与画意的时代,当所有“山峦”围绕着希孟起伏时,《千里江山图》缓缓展开,那一刻,仿佛真的让观众一同“入画”,看到了青绿千载、山河无垠的壮丽景象。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电影《只此青绿》不仅是一部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致敬和现代传承,影片通过讲述《千里江山图》的诞生故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繁荣与辉煌,同时也传递了中华文化的传承精神,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部电影无疑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慢下来、静下心的机会,让他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电影《只此青绿》的定档国庆档,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国庆节作为国家的象征和全民性的节日形式,承载着反映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观看这样一部充满爱国情怀和文化底蕴的电影,无疑能够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
随着国庆佳节的临近,电影《只此青绿》的定档无疑为观众带来了一份期待和惊喜,这部集舞蹈、绘画、光影艺术于一体的电影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和传承,更是对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一次精准把握,在这个国庆档,让我们一同走进影院,飞入《千里江山图》的世界,共赏光影艺术下的青绿山水,共叹中华文化的魅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