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淮北市的东南角,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淮北师范大学,作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之一,淮北师范大学承载着培养优秀教师与学术研究的双重使命,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高等学府,一窥其独特的魅力。
历史沿革
淮北师范大学始建于1974年,原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由原淮南师范专科学校部分系科和安徽师范大学分院合并组建而成,2010年3月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从建校至今,学校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期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变,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辉煌历程,一代代淮师大人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薪火相传、砥砺奋进,不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校园环境
淮北师范大学现有相山校区和滨湖校区两个校区,相山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相山脚下,占地约1800余亩,建筑风格典雅大方,环境幽静宜人,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四季常青;图书馆藏书丰富、设施先进;体育场馆配套完善、功能齐全;教学楼群错落有致、气势恢宏……漫步于校园中,仿佛置身于一座现代园林之中,而新建成的滨湖校区则坐落于美丽的南湖之畔,规划用地面积更是达到了2400多亩,设计布局更加人性化、现代化。
专业设置
淮北师范大学设有17个学院(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开设55个本科专业,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被列为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项目,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还拥有硕士点60余个,在职研究生教育涉及多个领域。
人才培养
淮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实施了大类招生、学分制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近五年来该校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科研成果
在科学研究方面,淮北师范大学同样成绩斐然,学校现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深部煤炭开采动力灾害防治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竹藤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千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数千篇,授权专利数百件,科研经费持续增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国际合作
淮北师范大学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海外朋友圈,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每年都有不少留学生来到这里求学深造,体验中国文化,同时也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
未来展望
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与挑战,淮北师范大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所坐落在皖北大地上熠熠生辉的高等学府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