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南的锦绣之地——四川,有一个金融机构以其特有的魅力,在城乡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它就是成都农村商业银行,从成立之初,该银行就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卫士,它已成为当地乃至全国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佼佼者,本文将带你走进这家独具特色的银行,一起探索它的发展历程、业务特色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的角色。
成都农商银行的历史沿革
成都农村商业银行(简称“成都农商银行”)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为成都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成都市政府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全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自成立以来,成都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扎根地方、服务实体”的宗旨,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致力于为广大农村客户和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经过二十余年发展,该行已经建立起覆盖成都市所有区县及部分周边地区的服务网络,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独特的业务模式与发展策略
1、精准服务三农需求
在成都农商银行看来,“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该行始终把支持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作为自身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资金需求;则是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现代农业项目落地实施,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2、大力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
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其自身特点,往往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对此,成都农商银行通过优化贷款流程、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努力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难题,并根据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帮助其健康成长。
3、积极参与金融科技应用
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环境和技术进步,成都农商银行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该行加快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推出一系列线上服务平台如手机银行APP等,并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融资、跨境结算等业务场景下的应用,以此提升整体竞争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担当重要角色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全面振兴,作为一家深耕本土多年的金融机构,成都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主动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为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成都农商银行不断创新服务体系,除了传统存贷款业务外,还大力推广涉农保险、理财顾问等增值服务,同时加强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力度,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
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兴旺发展
基于对本地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成都农商银行重点扶持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乡土产业项目,比如生态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信息咨询等多方位帮助,促进了相关产业迅速壮大并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
推动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农民金融素养相对较低是制约其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关键瓶颈之一,鉴于此,成都农商银行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专题讲座、印制宣传手册等,旨在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展望未来:打造创新型农村商业银行典范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不断升级的竞争态势,成都农商银行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挑战,在继承发扬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创新之道。
1、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显得愈发重要,为此,成都农商银行将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健全合规管理机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点,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稳健经营。
2、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银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成都农商银行计划进一步扩大国际视野,拓展境外合作伙伴关系,这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更多学习机会,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3、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并保持领先竞争优势,成都农商银行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员工个人成长与职业规划的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为每位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
作为一家专注于服务地方经济、特别是三农领域的金融机构,成都农村商业银行在过去多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们相信该行还将继续保持敏锐洞察力与高度执行力,在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繁荣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