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bào

拼音
dà gōng bào
注音
ㄉㄚˋ ㄍㄨㄥ ㄅㄠˋ
词性
名词
繁体
大公報

大公报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大公报dà gōng bào

  1. 日报。1902年6月英敛之创刊于天津。1916年售于王郅隆。1926年由胡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接办。先后出上海、汉口、重庆、香港、桂林等版。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改组为《进步日报》后与上海版合并,于1956年10月迁北京1966年9月停刊。香港版大公报继续出版。

网络解释

大公报大公报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报纸。

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初由天主教徒柴天宠、主教樊国梁、法公使鲍渥等集资筹办宗教色彩比较浓厚曾受法国势力的干预。

创刊后由英敛之(名英华)任总理方守六任主笔。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宗旨宣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外来侵略。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著称。特别是与慈禧手下炙手可热的袁世凯顶撞抗争了十几年名满全国。

1916年9月,报纸售予王郅隆,政治上趋近北洋政府安福系和日本销数大落,到1920年每天只印几十份。

1925年11月27日停刊。

中国现代影响较大的日报。1926年6月天津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出资5万元邀胡政之、张季鸾组成新记股份公司接办该报。

吴自任社长胡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任总编辑兼副经理。同年9月1日恢复出版。发表《本社同人之志趣》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实际上言论立场基本倾向于国民党政权奉蒋介石为“国家中心”;另外对共产党、红军既攻击诬蔑也作一些客观报道。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主张“缓抗”,受到“东北留平同乡反日救国会”的警告。

1932年“一·二八”事变谴责日军侵略,支持十九路军抗战。1934年1月特邀社会名流学者胡适、翁文灏、梁漱溟等8人撰写《星期论文》受到文化知识界的欢迎。

大公报的字义分解

  • 拼音 dà dài tài 部首总笔画 3

    大 [ dà dài tài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更多解释]

  • 拼音 gōng 部首总笔画 4

    公 [ gōng ]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4.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6.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7.雄性的。公母。公畜。8.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9.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bào 部首总笔画 7

    报 [ bào ]1.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2.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3.回答。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4.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报应。 [更多解释]

大公报的分字组词

大公报的相关词语

【大公报】的常见问题

  1. 大公报的拼音是什么?大公报怎么读?

    答:大公报的拼音是:dà gōng bào
    点击 图标播放大公报的发音。

  2. 大公报是什么意思?

    答: 日报。1902年6月英敛之创刊于天津。1916年售于王郅隆。1926年由胡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接办。先后出上海、汉口、重庆、香港、桂林等版。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改组为《进步日报》后与上海版合并,于1956年10月迁北京1966年9月停刊。香港版大公报继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