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yùn

拼音
jīng yùn dà gǔ
注音
ㄐㄧㄥ ㄩㄣˋ ㄉㄚˋ ㄍㄨˇ
繁体
京韻大鼓

京韵大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京韵大鼓jīng yùn dà gǔ

  1. 中国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京、津等地。由木板大鼓与清音子弟书合流并吸收戏曲、其它说唱艺术发展而成。唱腔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属板腔体结构。一人站唱自操鼓、板司节奏,另以三弦、四胡伴奏。只有短段曲目。

    story-telling in Beijing dialect with drum accompaniment;

引证解释

  1. 亦称“京音大鼓”。曲艺的一种。 清 末由木板大鼓和子弟书合流后发展形成流行北方各地。

国语辞典

京韵大鼓jīng yùn dà gǔ

  1. 流行于我国河北、东北、华东地区的一种曲艺。以木板大鼓结合清音子弟书并吸收平剧、梆子及其他说唱艺术等发展而成。起初多演唱长篇后主要演唱短篇,只唱不说。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唱腔主要有起板、平腔、快板等。一人演唱,自击鼓、板以三弦、四胡、琵琶等为伴奏乐器。因自清代起流行于北平、天津二地故也称为「京津大鼓」。

网络解释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京韵大鼓的字义分解

  • 拼音 jīng 部首总笔画 8

    京 [ jīng ]1.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京城。京都。京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京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京剧。京师(首都的旧称)。京绣。京菜。2.大。3.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族。5.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yùn 部首总笔画 13

    韵 [ yùn ]1.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韵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韵。韵腹(韵母中主要元音)。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韵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2.和谐而有节奏的。韵白。琴韵悠扬。3.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韵。气韵。韵味。 [更多解释]

  • 拼音 dà dài tài 部首总笔画 3

    大 [ dà dài tài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3

    鼓 [ gǔ ]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 yuè )。鼓角( jiǎo )。大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4.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5.高起,凸出。鼓包。鼓胀。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更多解释]

京韵大鼓的分字组词

京韵大鼓的相关词语

【京韵大鼓】的常见问题

  1. 京韵大鼓的拼音是什么?京韵大鼓怎么读?

    答:京韵大鼓的拼音是:jīng yùn dà gǔ
    点击 图标播放京韵大鼓的发音。

  2. 京韵大鼓是什么意思?

    答: 中国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京、津等地。由木板大鼓与清音子弟书合流并吸收戏曲、其它说唱艺术发展而成。唱腔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属板腔体结构。一人站唱自操鼓、板司节奏,另以三弦、四胡伴奏。只有短段曲目。

    story-telling in Beijing dialect with drum accompan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