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zhèn

西

拼音
ān xī sì zhèn
注音
ㄢ ㄒㄧ ㄙˋ ㄓㄣˋ
繁体
安西四鎮

安西四镇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安西四镇ān xī sì zhèn

  1. 唐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一作碎叶)。始设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罢,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复。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为吐蕃所陷改碎叶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复置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镇,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弃碎叶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乱后陷于吐蕃。

网络解释

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唐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们对于唐朝政府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贞观十四年(640)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遗址)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同时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调露元年(679)在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碎叶水旁的碎叶镇城代焉耆。从此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

安西四镇的字义分解

  • 拼音 ān 部首总笔画 6

    安 [ ān ]1.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2.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3.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平安。转危为安。5.装设。安置。安家立业。6.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7.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8.姓。 [更多解释]

  • 西

    拼音部首 西 总笔画 6

    西 [ xī ]1.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2.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西学。西画。西餐。西医。3.姓。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5

    四 [ sì ]1.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更多解释]

  • 拼音 zhèn 部首总笔画 15

    镇 [ zhèn ]1.压。镇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镇痛。2.以武力维持安定。镇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镇反。镇服。镇慑。镇守。3.安定。镇静。镇定。4.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镇。5.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6.较大的集市。城镇。村镇。7.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镇。8.整个一段时间。镇日(整天)。9.时常。十年镇相随。10.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11.姓。 [更多解释]

安西四镇的分字组词

安西四镇的相关词语

【安西四镇】的常见问题

  1. 安西四镇的拼音是什么?安西四镇怎么读?

    答:安西四镇的拼音是:ān xī sì zhèn
    点击 图标播放安西四镇的发音。

  2. 安西四镇是什么意思?

    答: 唐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一作碎叶)。始设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罢,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复。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为吐蕃所陷改碎叶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复置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镇,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弃碎叶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乱后陷于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