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

拼音
máo sè
注音
ㄇㄠˊ ㄙㄜˋ

茅塞的意思

词语解释

茅塞máo sè

  1.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茅塞,谓为茅草所堵塞。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睨温泉之峡当在其南,中亦有峡南下,第茅塞无径,遂随道西北上。”后人用《孟子》语意以比喻思路闭塞或愚昧无知;且多作为自谦之词。

引证解释

  1. 茅塞,谓为茅草所堵塞。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閒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明•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睨温泉之峡,当在其南,中亦有峡南下,第茅塞无径,遂随道西北上。”
    后人用《孟子》语意以比喻思路闭塞,或愚昧无知;且多作为自谦之词。 宋•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仲信 寓 越 之 萧寺 ……时一相过未尝不剧谈终日有补于茅塞为多。”
    《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 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 备 如拨云雾而覩青天。’”清•李渔 《蜃中楼·述异》:“吾兄真解人也小弟胸中茅塞不觉顿开。”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好像使 道静 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

国语辞典

茅塞máo sè

  1. 茅草塞山径。语出后比喻知识未开思路不通。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西游记·第三六回》:「长老闻得亦开茅塞。正是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

网络解释

茅塞

这“顿开茅塞”作为一个相关成语其语源正出于孟子这里没有“茅塞”,谈何“顿开”呢? 诸葛亮开刘备之茅塞孟子开高子之茅塞,假如你我的心被 茅草塞住,又请谁来“顿开”呢?

茅塞的字义分解

  • 拼音 máo 部首总笔画 8

    茅 [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更多解释]

  • 拼音 sāi sài sè 部首总笔画 13

    塞 [ sāi sài sè ]1.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2.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更多解释]

茅塞的分字组词

茅塞的近音词、同音词

茅塞的相关词语

【茅塞】的常见问题

  1. 茅塞的拼音是什么?茅塞怎么读?

    答:茅塞的拼音是:máo sè
    点击 图标播放茅塞的发音。

  2. 茅塞是什么意思?

    答: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茅塞,谓为茅草所堵塞。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睨温泉之峡当在其南,中亦有峡南下,第茅塞无径,遂随道西北上。”后人用《孟子》语意以比喻思路闭塞或愚昧无知;且多作为自谦之词。